应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波兰外长拉乌、塞尔维亚外长塞拉科维奇🗜、爱尔兰外交与国防部长科文尼、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于5月29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访问。由于不久前欧洲议会通过投票决定暂时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立陶宛外长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给中国与欧洲的关系蒙上了些许阴影,所以此次欧洲四国外长来华访问格外受到关注🪷。
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尚在形成之中,但竞争、合作、对抗三大要素共存的政策格局已经基本显现🚝。这一政策既不同于之前美苏相互孤立、隔离的冷战,也不同于一战和二战时的热战。这一方面要求美国对华维持一定压力,但又谋求不破局;另一方面🚴🏻🧑🍼,美国要与中国适当摩擦🧎🏻➡️,但又要努力管控、不发生直接冲突🌬。通过价值观攻击🚹、外交孤立、科技封锁和经贸障碍设置,美国企图全方位增加中国发展的成本🐜,拖慢中国的发展速度,为美国和西方世界赢得更多的时间。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美国一方面努力巩固同盟体系👨🔧,同时也在努力争夺“中间国家”的支持。中间国家不仅指没有与美国结盟的国家,还包括一些虽然是美国盟国🛀🏻、但同时又与中国保持密切经济和外交关系的国家。毕竟,很多国家虽然是美国的盟国,但与美国结盟的目标🚶♂️,并非为了应对中国🔂👆🏼。现在,拜登当局积极与盟国接触,放下身段,努力修补特朗普执政期间对美国同盟体系的破坏⛎🧔♀️。同时🏩,拜登当局也在积极拉拢一些中间国家🧛♀️,包括欧洲国家、韩国和新西兰等在内,逼迫这些国家在一些涉华议题上表态。
例如,新西兰外交部长马胡塔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新西兰可能会迎来与中国关系冷却的那一天。新西兰可能会处于中国‘愤怒风暴’的中心”。新西兰此前对华态度基本保持在理性✸、务实的轨道上,该国外长何出此言🫕?西方媒体的分析认为,马胡塔的言论体现了新西兰政府当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站队”压力,美西方一再要求该国对所谓“中国侵犯和镇压人权的行为”采取更强硬立场➞。而尽管新西兰已经就新疆和香港问题表示“严重关切”🏄🏻,但这些声明显然要比“五眼联盟”其他成员发表的声明更为温和➿。
另一方面👮🏻♀️👨🏻🍼,为了更有效地拉拢中间国家,美国还积极筹划生产链条重组,增强与中国以外国家的经济联系。新冠疫苗就是美国极力推动生产链条“去中国化”的一个尝试👅。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首次峰会上,美国就牵头发起了一个“疫苗伙伴计划”🧔🏻♀️,建立了一个由美国负责研发🚁、日本负责资助、澳大利亚负责支持、印度负责生产的疫苗生产链🎞💆🏿,并宣称要帮助印度成为“世界上出口疫苗最多的国家”,与中国打“疫苗外交战”。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自己的盟友体系和疫苗研发、生产资源,向中间国家施加更大压力。
客观而言👰,绝大多数中间国家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多边平衡外交,在维持外交独立的前提下与各大国同时交往👩🏿,是中间国家的最佳对外战略选择。这种战略,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大国战略竞争所波及,减少国际政治风险🔈;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自己处于被多个大国同时拉拢的局面🏋🏿♂️,有利于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中间国家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如果中美不竞争、不斗争,大国就不会拉拢👶🏽,中间国家的话语权和地位就会下降🧓🏼,国际政治收益就会减少〰️;如果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对中间国家的拉拢变成施压的话,中间国家则又可能受到大国竞争的压力💨,不仅不能在大国竞争中受益,反而可能受损🛀🏻。
现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两国都在拓展👨👩👦、巩固自己的影响范围和战略空间,导致中间国家的战略自由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避险动机会超过谋利动机🦹🏽,成为一些中间国家对外政策的首要逻辑起点💅。现实中👮♂️,美国目前仍然有力量优势,并与一些中间国家有价值观共识🥅,这些中间国家的政治精英也会较为倾向于美国,从而体现出一种“亲美离中”的态势。但与此同时,出于同样的避险动机,中间国家在迎合美国的同时,也会尽可能少地触怒中国。
更重要的是🫎👩🏽🌾,美国虽然拥有力量优势,但是拜登当局的对外战略中🏃🏻♀️,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并重,没有像冷战时期那样,为了对抗苏联而向盟国和伙伴国家输出经济利益。这一方面给中间国家留下一定的决策空间🧓🏼🕠,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中间国家从美国获益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有很多战略机会🗼🔤,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对冲美国压力🧑🏽💼、争取中间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笔者认为,当前阶段下,中国可采取“三管齐下”的方式来争取中间国家🥌🏊🏻♀️。
一是要继续扩大开放💟,通过自己庞大市场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拉住那些摇摆的中间国家。中国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自身巨大的消费市场🏄♀️,就是自己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二是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烛照之下,在“以人为本”的外交方针之下🆔,求同存异🏌🏼,弥合中国与中间国家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和”🚴🏽♂️🏵,强调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新的认识采取包容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有利于我们与中间国家通过包括双边与多边沟通在内的各种方式👨🦰🍙,找到更多的共同点🤸♀️。
三是在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守住底线红线的基础上,给对外互动留有弹性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和灵活的方式,来降低和消除中间国家对中国的担忧。我们的目的是反击一些人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抹黑👆🏿,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实现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在这个大宗旨下,该强硬的时候强硬🔚,该放下身段的时候灵活应对🏊。我们始终坚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作者是杏鑫招商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杏鑫招商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