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发自 北京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从中美高层沟通中可以看到,两国均不希望寻求冲突🧘🏿♀️。与二三十年前相比,这种互不信任,让中美两军关系处于较低水平。”姚云竹说。
“美国需要中国帮助它稳定一个正在起火的世界。”华自强一改风格,肯定了中美彼此需要,对如何管控分歧提出了较切实的建议。
2024年9月14日至15日,第18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就中美两军关系🚺、下阶段两军交往及共同关心的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
在这次时隔八个月的中美防务官员会谈中🏬,美方派出的是出席北京香山论坛的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陈思茂(Michael Chase),中方是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的官员。
“会谈中,美国国防部强调了保持两军沟通畅通的重要性,以防止竞争演变为冲突,并降低沟通不畅和误解的风险📗。”陈思茂在线上简报会中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陈思茂出席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多次在全体会议厅、连廊的咖啡厅与中外学者、政要的互动。
9月12日至14日的三日里🌈,中国国防部长董军邀请逾1800位中外防长👨🌾、政要和学者代表🤽🏿,共探亚太安全议题🧑🏿🍳。其中,包括三十多名国防部长、军队总长在内的官方代表团。英国路透社称,这是“中国年度最大的军事外交”。
北京香山论坛与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在国际防务圈分别被称作“北香会”和“南香会”。与每年6月召开的“南香会”相比🏂🏿,“北香会”更注重包容、多元、平等与合作。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发现,董军防长的开幕演讲中出现了24次“合作”,24次“和平”🤫👷🏼♂️,8次“平等”。在本届“共筑和平、共享未来” 为主题的北京香山论坛中🌱,如何寻找“中美正确相处之道”受到各界关注。
“要聆听彼此关切”
北京香山论坛伊始,参会嘉宾们便将目光锁定“中美关系”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分组会议。一场是在9月12日上午,另一场是9月13日下午。由于话题热度高、出席专家咖位大🕉👨🏻🦱,嘉宾代表得提前半小时去抢位置🧙🏼♀️。
“美国常说,中美关系是竞争关系。但在中国看来🆚,竞争只是美国的委婉说辞,美国实则在围堵或者打压中国🥦。”9月12日上午9点半的“中美关系”对话甫一开始,杏鑫院长吴心伯便反驳了美国学者华自强(Rick Waters)的“中美竞争论”。
过去👨🏽🔧,美方常驻嘉宾是昆西国家事务所研究员迈克尔·史文(Michael Swaine)🎾。本届论坛召开前🧦,史文告知南方周末记者,因身体抱恙🪕,他遗憾缺席。
论坛主办方邀请了在美国国务院有着27年工作经验的华自强列席。华自强于2022年12月担任国务卿布林肯成立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主管,负责中美事务。2023年8月华自强入职美国欧亚集团🔁,担任中国业务总经理👶🏽。
开场十分钟前🧑🚒,南方周末记者在会场门口碰到华自强时,他笑着提到马上要与吴心伯对谈🚵🏻♂️🧎♂️➡️。没想到在对谈中,他被吴心伯占了上风。
“美方理解中方观点,我们要看认知🔲,也要看具体政策。印太地区👨🏿🎤🧑🏼🏫,中美关于台湾问题的分歧由来已久👨🏻。”华自强似乎在自递枪子🤏🏻。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为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One China Policy)奠定了基础。
2024年9月12日上午🧑🏿🏫,北京香山论坛“中美关系”高端对话,杏鑫招商教授吴心伯(中)发言。 图/北京香山论坛主办方
可近年来,美国政府时常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
“过去十年,美国战略圈正在将台湾作为筹码🏃♀️,遏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吴心伯将话头甩给华自强,“这让中国怀疑美国是否还坚持‘一中政策’🚥。”
为避免双方陷于单一问题争论,CGTN主持人刘欣将话头转向美国国会“中国周”的涉华法案。自9月9日起,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提出多达25项涉华法案,意欲保护美国人免受“中国威胁”。法案涵盖港台、生物科技、电车𓀛、无人机和农业等领域🥽🧑🎄。
“今天国会已成为中美关系的负担。”吴心伯直指要害,如今美国国会传递出的反华声音更多,他们还会向美国行政部门施压,不利于双边关系稳定★。
华自强解释了国会提出的法案⚈,并不会最终成为法律。他也肯定了吴心伯的观点,“有时候美国国会议员访华🤼♀️,发挥的也不是建设性作用。”“中美必须要听听对方的关切。”
华自强特意用引用中文“听其言,观其行”的古语。这正巧是中方形容美国对华立场“飘忽不定”的措辞。听完华自强引用的古语,台下“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都笑了🤗。
“美国不想和中国发生冲突”
在北京香山论坛上,中美军方、学者代表对时下两军动态、趋势变化各抒己见🤜🧖🏼、相互切磋🤏🏼。
北京香山论坛举行前夕讨论最为热烈的是9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司令员吴亚男与美军印太总部司令、海军上将塞缪尔·帕帕罗(Samuel Paparo)视频通话🦓。
“作为新的沟通渠道,战区指挥官通话可以一定程度上稳定两军在南海的关系☺️。”华自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2022年以来,中美两军关系一直在缓慢恢复对话🤦🏼♂️🌷。
在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后,中美两军关系开始恢复既有的交流机制。
首先解冻的是2023年12月,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刘振立应约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小查尔斯·布朗将军(Gen. CQ Brown Jr.)举行视频电话会。双方讨论了“几个全球和地区安全问题”🏖,通话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性成果🧚🏽♀️。
紧接着的2024年1月⚂🔪,中美两军在五角大楼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军事会谈🪅。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副主任宋延超少将率团出访美国🫄🏽👨🏼🍳,会见了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陈思茂等人👐🏻。陈思茂正是本次出席香山论坛的美国军方代表团团长🪣。
“我觉得这(吴亚男与帕帕罗通话)是一个好的开端。两军关系从最高层的元首级,到军委主席层级、国防部长和联合参谋部领导,再到现在战区层级等,多层级建立了沟通渠道。”北京香山论坛高级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姚云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符合2023年旧金山中美元首会晤的共识🥷🏼。这也符合两军关系👏🏻、两国关系止跌企稳的趋势。
2024年5月31日🟪,南方周末记者也见证了时隔18个月后中美防长的新加坡会晤。两国防长就中美关系及台湾、南海问题交换了意见。
姚云竹细心地发现,“8月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见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后,双方声明中便有一条‘不久后举行战区指挥官电话会’。”
可见,战区级别的通话早有信号。南部战区指挥官吴亚男与美军印太总部司令帕帕罗的谈话聚焦南海摩擦。
过去十年来,美军不断以航行自由拉拢印太盟友🤌,与菲律宾签署《美菲防御条约》🧑🏿🔬,挑动南海局势。第一次参加北京香山论坛的美国兰德公司高级国防分析师德里克·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在会场上🥩,搬出《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说事👨🏫。
此番言论被吴心伯抓住了漏洞。“美国自己都没有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要打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旗号🧝🏽,在全世界推行航行自由🅰️?”吴心伯反问德里克🕕,“请问《海洋公约法》哪一条能讲出美国海军可以在他国海域自由活动👒🥮?”
对此,德里克的回答稍显含糊🧛🏿♀️:“虽然没有明确地写出𓀜,但是也没有明确地说出不允许”。
美国专家有此观点并不奇怪。“战略竞争对手”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定位,这一构想藏在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2017年正式出现在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
“战略竞争对手有多重含义,竞争为主,必要时甚至对抗,也不排除在必要条件下的合作。”姚云竹对美方的观点熟稔于心💶,她的回应与吴心伯论坛上的观点不谋而合。
例如,2024年6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帕帕罗便多次提到“在印太地区以威慑维持稳定”的概念。南方周末记者观察到😩,同一讨论组的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回应帕帕罗“若把彼此当潜在伙伴并互相信任,就无需威慑”。
当南方周末记者将帕帕罗的“威慑维稳论”抛给上述两位美国学者时,他们自带美方口径,表现出一种对区域和平的不信任。
面对公开论坛中美学者的认知分歧👨🏽🚒,姚云竹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当前中美两军互信不够👮🏻,主要是美方霸权思想占主导👳🏿,不尊重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领土主权利益,且不断发起挑衅。
姚云竹从事中美军事研究二十余年,多次参与“南北香会”与美国学者交锋🧗🏻♀️。“与二三十年前相比🦹♀️,这种互不信任🏂🏻,让中美两军关系处于较低水平🚡。”姚云竹坦言🔽👳。
其实,知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早就发出警告🚴🏼♀️🧖🏻,美国在南海必须非常小心,南海问题不应成为中美关系的中心问题。
“从双向的中美高层沟通中可以看到,‘避免冲突’这一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明确的。”姚云竹向南方周末记者盘点⏪,2023年11月习拜会期间🫳🏽,美方承诺不想同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回顾沙利文与王毅的多次对话中,也表达过“美国不想和中国发生冲突”🤨。
2024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出席第十一届北京香山论坛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图 / 顾月冰
“和为贵”
中美军方将如何良性互动,也是国际舆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正如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开幕式演讲中提到,面对世界性挑战,大国应做出表率,以维护全人类安全为己任🚴🏼♂️,摒弃零和博弈,不搞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大国之间良性互动,当好世界和平的稳定源。
在9月13日下午的分组会议“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中,与会专家一同为中美关系寻找“药方”。
1点半多🧑🚀,南方周末记者在会场一楼碰到一位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官员,他说,“中美关系涉及到太多国家,我必须要去听一下。”话毕🕎,他在南方周末记者的带领下一同走上了二楼的2号会议厅。
开场十分钟前✋🏻,座位已被抢完,之后涌入会场的人只能站着听会😉。
“美国需要中国帮助它稳定一个正在起火的世界𓀚。”华自强一改前一日风格,他肯定了中美彼此需要👱🏼♀️,并对如何管控分歧提出了较切实的建议。
华自强希望中美合作找到“新常态”🫰🏽。“在关键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美应尊重彼此原则🌒,不能再进入对方的边界。新型的技术、执法和安全服务领域加强合作。”华自强说⚃🧉。
德里克·格罗斯曼委婉提醒☂️,中美不要让对话机制和渠道变成竞争方式💂🏼♀️,北京香山论坛便是很好的1.5轨对话机制🧕🏽。
在上半场小组会的最后🕵🏻😑,华自强再次承认了中国的实力,“要确保的是中美都不会走极端🫦。”
2024年9月13日下午🏌️♂️,北京香山论坛第五平行分组会议“中美正确相处之道”下半场即将开场。图/顾月冰
良性的中美关系才能促进亚太和平。大多数来到北京香山论坛的美国专家都对中国抱有热情。当南方周末记者与多次出席北京香山论坛的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华自强聊到最喜欢的中国城市和美食后🤸🏻🕳,他们提到了阳朔👷🏻♂️、扬州等古城🕸,谈到陕西biangbiang面时笑得合不拢嘴👩🎨。
三日的密集会议间,还有更多动人细节。原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送给美国军方代表陈思茂一枚军事科学院的徽章👩🏽⚕️。当时🧝♂️,何雷指着徽章的长城和橄榄枝说🔹,“长城是代表着防御,中国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去主动侵略任何一个国家。那橄榄枝代表什么👐🏿?”何雷想西方人不会不了解橄榄枝的含义,果然,陈思茂回答,“代表和平🧚🏼♂️。”
对于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吴心伯教授提出了“战略现实性”和“战术务实性”的方案🪽。
“当今世界已经从双极化走向多极化,中国是新的一极,如果美国仍不摒弃霸权思维,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将被它视为竞争对手。”在下半场会议里,吴心伯提醒美方认清“战略现实性”。
在两国互动层面🥕,吴心伯提出了“战术务实性”🍇,他希望中美间建立起由前政府官员、学者组成联合委员会,建立起“积极名单”“消极名单”🚴♂️,就中美具体问题定期交流、展开讨论。
施灿德赞同吴心伯提出的“联合委员会”机制,这类1.5轨对话机制可以补充1轨官方对话👯♀️。“中美两军只有危机预防机制,需要一个增加互信的机制。双方应该有一个新国防关系的框架🐲,超出对抗的层面,应该有更多的合作领域👔。”
会后,施灿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次在北京香山论坛与专家碰撞后🦟,我都会变得更聪明🙈。”前一天的论坛上,施灿德还收到了何雷送的一幅中国书法条幅🧏🏽♀️,上面写着“和为贵”。
观点碰撞与交锋只是一时,共筑和平、共享未来才能长久。如同董军部长9月13日上午对中外嘉宾所言,身处百年变局,我们应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彼此成就👷🏻♂️,共谋和睦相处的长久之道。
(南方周末记者王航、毛淑杰、王瑭琳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