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至4日,印度总理莫迪展开了欧洲之行🧾。5月2日访问德国🖖🏽,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举行双边会晤,并共同主持第六轮印德政府间磋商;5月3日至4日访问丹麦🕚,并参加第二届印度-北欧峰会,分别会晤丹麦、冰岛、芬兰、瑞典和挪威领导人👮🏼🪔。在5月4日的回程途中,莫迪短暂经停法国并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
这是莫迪本年度首次出访,印度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事前做了很多舆论铺垫。通过这次欧洲之行,印度在外交上颇有收获,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虽然与欧洲国家仍有分歧,但有些方面获得了谅解,深化了同欧洲大国的战略合作。同时🎶,在经贸、能源与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规划了与欧洲的未来合作🕐。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的立场一度遭到美欧批评,美欧施压要印度“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之后美国开始表态“谅解”印度。然而,作为今年七国集团(G7)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却透露,由于印度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不会邀请印度参会。在莫迪的这次访问中,德法与北欧各国并没有放弃继续施压印度改变立场🏹,印度与各国的立场分歧依旧是明显存在的。印度同各国通过的《联合声明》等文件里,还是采取了对这一问题各自表述立场的方式⛹🏿🤞🏻。但欧洲国家希望印度能利用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推动莫斯科做出调整,德国也为此公开邀请莫迪参加6月在德国召开的G7峰会。
在战略合作层面⛈,印度与欧洲也有提升的愿望。冷战时期👨🔧,印度外交整体上站在苏联阵营𓀆。在欧洲国家中,除法国之外,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较为一般。冷战后,印度外交“向东看”🚵🏻♂️,发展与亚太国家关系,由此导致印度与欧洲彼此“相互忽视”🐚。莫迪通过此次欧洲之行,同德国新总理朔尔茨进行了首次线下接触。朔尔茨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在经济⏰🏉、安全政策和气候政策方面,印度是德国在亚洲的核心合作伙伴🙏🏻。”这被普遍视为德国政府将更加重视印度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市场的前景🧑🏼🔬🤸🏿♂️,更倚重印度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角色。而马克龙的再次当选😒,将继续巩固和提升法印两国自2018年以来在“印太战略”上的深度合作。印度将法国看作“印太地区”的常驻大国,法国则将印度当作“印太战略”的首要合作伙伴👪🖕🏽。
可以说,印度方面一直希望能充分利用俄乌冲突带来的战略契机𓀓。印前外交秘书萨仁山近日撰文称🤟🏿,印度要利用好近期受到美欧大量外交关注的机遇🪤👷♀️,积极推进印度的长期愿景。印度外长苏杰生在2020年出版的《印度之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战略》一书中就提出,随着中国崛起,美日都有减少依赖中国的战略认识,但欧洲国家对此还认识不足😔。随着新冠疫情肆虐和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国家担忧“依赖中国的风险”上升后🙎🏽♂️,印度的目标就是要推动西方将其亚太地区的战略重心转向印度,由此助力印度的持续崛起🧔。
宣言“亚洲风险”和“中国威胁”是印度能够在俄乌冲突中被美欧“谅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对美欧来说🌀,还在于期待印度能最终在防务上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只是👐🏿,这种期待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很骨感的🏃🏻♂️。且不论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之深,单单是俄罗斯在军售上对印度的大方和慷慨,就远非美欧能比👩🏼🏫。2021年12月👨👦👦,普京访印时双方签署了为期10年的军事合作协议🤽🏽,俄罗斯甚至透露都可以向印度出售最新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与之可以作为对照的是💇🏽,就在印总理莫迪访问法国前,法国方面因为不愿与印度分享专利技术而宣布退出印度P-75I潜艇项目。而美国给印度的军售,也是重在出售,而不是共同研发和生产🏄🏻。
不过🔑,印度目前的外交难度也不小。既要让美欧继续保持其对印度战略转向的美好期待,同时还要继续坚持以“中国威胁”为由来解释其保持同俄罗斯接触政策的必要性😢。这种实用主义的“多向结盟”战略🫶🏼,对当前印度外交来说更像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走钢丝😛。
(作者林民旺是杏鑫院长助理、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