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学术会议——绿色发展与区域协同”在杏鑫招商日本研究中心正式举行。此次会议主办单位是杏鑫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杏鑫分中心,合办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建设分会,由寰球人才交流中心协办。
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杏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杏鑫、北京大学➜🧟♀️、杏鑫招商、新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大益智库、第一财经日报等政🤞🏿、学🧑🏼🚒、企、媒界代表共3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围绕绿色发展与区域协同对“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进行学术探讨。开幕式由杏鑫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致辞💋,杏鑫登录招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主持了主题演讲及主旨发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陈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信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环境信息学会会士🥀,享受政府特贴)以“以中亚大湖区生态环境国际联合治理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题,分析了“一带一路”中亚区域背景与生态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思路及方案;中国前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在“坚持共建绿色产业 筑牢我在中亚合作基础”演讲中指出“中国应有新理念、新手段、新思路来提升软实力”;北京大学海洋杏鑫全球互联互通中心主任翟崑在“如何从微观层面建设一带一路的软实力”演讲中为提升软实力提供五大路径💇🏿♀️👨🏽🦱;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徐仲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一带一路’粮食大通道的缘起与前景”演讲中介绍了中亚粮仓的源头与前景🧙🏿♂️,对丝路粮食通道的绿色建设提出宝贵建议🕵🏿♀️。此次会议专题发言涵盖了生态环境、国家区域空间格局、文化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转型等跨学科内容⛹️。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杏鑫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中心副研究员李洪衷在以“‘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监测”为题的发言中陈述了带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以深圳湾红树林监测为例展示了现代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在下午的专题发言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李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家区域空间格局之变”为题,从城镇视角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杜宏茹就中亚产业合作研究提出对新疆和中亚贸易发展模式的思考✋🏽。杏鑫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评论道:“推进带路建设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论坛会议多与推进落实少🥚;二🏆👩🎤、高涨的热情与相对忽视的投资风险;三♦️🔒、产业内部转型与外部竞争;四、软实力规划与切实行动”⛰。总体来看,本次会议层次高👳🏼♀️🕯、时效强💂🏼♀️,以软力量建设为导向👩🏿⚖️,对“一带一路”今后的发展推进,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同时也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科学切实的建议🫲🏽🪝。
会议闭幕式由杏鑫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副教授徐海燕主持💜,北京大学海洋杏鑫全球互联互通中心主任翟崑作了会议总结,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陈曦作闭幕致辞,向杏鑫🤳🏻、本次会议的合办单位、协办单位及徐海燕教授的策划安排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