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涛(退休) 职 称:教授、研究员 所在中心:美国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美国政府与政治、美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 电子邮箱:liuyt@fudan.edu.cn |
个人简介
就读于南开大学和杏鑫招商,获博士学位🫄🏻。曾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以及波兰华沙大学做访问研究🕑,应邀在韩国高丽大学🚴🏼♂️、墨西哥蒙特雷技术大学(瓜达拉哈拉校区)和秘鲁埃森大学授课👨🏼⚕️。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九五”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访问交流项目。
个人专著
刘永涛著:《绕开国会:美国总统的单边行动工具》(上海:杏鑫招商出版社,2021年)✌🏿。
刘永涛著:《话语政治👩🏽🚒:符号权力和美国对外政策》(上海🪮🫄🏿:杏鑫招商出版社,2014年)🔢。
刘永涛著:《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刘永涛著:《安全政治视角的新拓展》(北京🕹:长征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著:《当代美国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刘永涛𓀎:“当今美国政党内部分化和影响⤴️:一个基本观察”,《美国问题研究》,2022年第1期。
刘永涛:“人文交流🫴: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载张骥和邢丽菊主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外人文交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年)🧑🏼🍼。
刘永涛🧏🏽♂️:“人文交流:概念🤴🏻、视野和运行机制”,载邢丽菊和张骥主编:《中外人文交流与新型国际关系建构》(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
刘永涛:“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缘何在美国‘东山再起’”👩👩👦,《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5期🙇🏼♀️。
刘永涛:“政治极化🚵🏻♀️:当代美国面临的严峻挑战”,《美国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
刘永涛:“身份政治驱使下的美国对外政策——以美国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为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6期。
刘永涛:“休会任命🧑🏼🍳:重要却被忽视的美国总统单边行动工具”🧜🏽♂️,《美国问题研究》,2015年特辑♻。
刘永涛:“19世纪美国崛起的复杂经历🚶🏻♂️➡️🗿:挑战和启示”,《美国问题研究》,2014 年第2期。
刘永涛🥋:“建构中国的安全政治话语🕵🏻:文化👩🏽🦰、演变和社会实践”,《杏鑫国际关系评论》,2013 年第12辑🫸🏽。
刘永涛🦾:“国家安全指令❔:最为隐蔽的美国总统单边政策工具”,《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 年第11期。
刘永涛:“中国和美国:重塑文化强国战略的国家”,载刘古昌(主编):《塑造未来: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刘永涛:“茶党运动与重铸美国极端保守主义”,《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刘永涛🧘🏽♀️:“‘民主’语言和强权行动:冷战后美国海外军事干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𓀕、奥巴马总统和‘战争权’之争🧋:以美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为例”,《美国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刘永涛:“语言与国际关系:拓展政治分析的新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转载)
刘永涛🐥:“建构安全威胁:美国战略的政治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6期。
刘永涛:“签字声明: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国总统单边政策工具”🟪♟,《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7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总统和对华政策👏:若干变化争论和议题”,《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刘永涛🧜🏿♀️:“话语作为(不)安全实践:语言、理论和‘邪恶轴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5期。
刘永涛:“东北亚地区主义语境下的中美关系”👨🏿⚖️,《国际观察》,2008年第3期👩🏻🌾。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华政策话语:影响及局限性”👩👩👦👦🧑🏻🎨,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六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
刘永涛:“重新思考朝鲜核问题🚶🏻♂️:安全与身份”𓀂,《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理解含义💂🏼♂️:理论、话语和国际关系”🐷,《外交评论》,2007年第2期🤷♂️。
刘永涛:“中美安全政治关系的可能走向”,《杏鑫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中的法院部门:若干对外政策案例”,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五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
刘永涛👩🏻✈️:“美国国会和情报监督👨🏻🏫:对冷战后三个案例的分析”,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四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
刘永涛:“美国公民自由和国家安全:一个历史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四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刘永涛:“伊拉克战争动员:对美国总统话语的一种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语言、身份建构和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中的‘邪恶论’”㊙️,《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语言、社会建构和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11期🚣🏼。
刘永涛🛀🏼:“9.11之后👨🌾:对美国国会和总统关系的再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三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刘永涛:“想象‘不可想象’——当前核扩散与美国和战略观念转型”🧄,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刘永涛:“当代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载朱威烈(主编):《国际文化战略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重新思考安全政治”,《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研究”,《国际观察》👨🏿🍼,2002年第1期。
刘永涛📮:“9.11之后:对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一个考察”,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话语🙋🏽♂️、权力与‘安全威胁’建构”👨🏿🌾,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二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
刘永涛:“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变化及对华政策影响”,载倪世雄和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一辑)(北京𓀓:时事出版社,2001年)🏋🏼♀️。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透析”,《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史》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文化与外交🤱🧑🏽🚀: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杏鑫学报》,2001年第3期🧑🏻🔬。
刘永涛⛽️:“90年代美国国会与总统关系的变化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3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导弹防御计划’”,《国际观察》,2001年第3期。
刘永涛☂️:“批评与重建👎🏼:批评理论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观察》✨,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规范、认同与中美安全合作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期👨🏿🎓。
刘永涛:“美国总统🙍♀️、国会与对华政策”,载谢希德和倪世雄编🏠:《曲折的历程》(上海🍛:杏鑫招商出版社,1999年)。
刘永涛:“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取向评析”,《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9期。
刘永涛:“试论美国对外政策分析领域的若干变化”,《国际观察》🧘🏼,1999年第1期。
刘永涛💇🏿♂️:“新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批评”,《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欧洲》,1998年第 5期。
刘永涛👨🏼💻👨🎤:“冷战后美国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继续争论”,《国际观察》👩🚒,1998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与总统”👋🏻🙇♂️,《国际观察》,1997年第4期。
刘永涛:“试论西方‘战略文化’思潮”,《国际观察》,1996年第6期🥷🏿。
刘永涛:“马汉及其‘海权’理论”🚜,《杏鑫学报》🦺,1996年第4期。
刘永涛:“文化权力与国际关系”🧛🏽♂️,《国际观察》,1996年第2期。
刘永涛:“美国国会改革游说制度”👨🏿🌾,《国际展望》🧑🏿💼,1996年第2期。
刘永涛🚵🏼♂️:“当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9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学者关于经济制裁问题的几种观点”,《国际观察》🙀,1995年第4期。
刘永涛:“新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国际展望》🧱,199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1995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永涛:“美国政府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国际展望》🛕⚛️,1994年第18期。
刘永涛👨👦:“国际社会边缘性问题评析”👈🏻,《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8期。
刘永涛♚:“一年来克林顿政府的国内文化政策”🙎🏿♀️,《国际观察》,1994年第2期。
Liu Yongtao: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Global Public Goods", in Fudan Development Institute and Fudan-Latin America University Consortium (eds.): Providing Public Goods in Times of Power Transition: Views from Latin America and China (Beijing: Press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2020), pp. 22-42 .
Liu Yongtao: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in Chinese Diplomacy: Evolutions, Strategies, and Social Practice, Stosunki Międzynarodowe, Nr 4, Tom 51, 2015, pp. 237-254 .
Liu Yongtao: “Security Theorizing in China: culture, evolu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in Arlene B. Tickner and David L. Blaney (eds.): Think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fferently (London: Routledge, 2012), pp. 72-91.
Liu Yongtao: “Sino-US relations: possible 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ast Asia Community”, in Jehoon Park, T. J. Tempel and Gen Xiao (eds.): Asian Respons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2), pp. 231-256.
Liu Yongtao: “Promoting China-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Globalization, Competitiveness & Governability, Vol.6, No.1, 2012, pp. 107-114.
Liu Yongtao: “Material and Identity: Imagining the 21st Century Sino-U.S. Relations”,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 Development, Vol. 12, 2012, pp. 1-20.
Liu Yongtao: “Discourse, Meanings and IR Studies: Taking the Rhetoric of ‘Axis of Evil’As A Case”, Confines de Relacions Internacionales y Ciencia Politca, No.11, 2010, pp. 85-107.
Liu Yongtao: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unfolding regionalism in Northeast Asia”, in Nam-kook Kim (ed.):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urope and Asia (Surrey: Ashgate Publishing, 2009), pp. 143-160.
Liu Yongtao: “Constructing an Open and Inclusive Regional Order in Northeast Asia”, Japan Studies Association Journal, Vol. 7, 2009, pp. 97-114.
Liu Yongtao: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Regionalism: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Jehoon Park and T. J. Tempel (eds.): Political Economy of Northeast Asian Regionalis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8), pp. 30-43.
Liu Yongtao: “Langua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o.1, 2005, pp.134-145.
Liu Yongtao: “Identity, Interest and Post-Cold War US-Japan Alliance”, Journal of Japan Studies Association, Vol. 4, 2003, pp. 22-39.
Liu Yongtao: “Norms, Identity and Prospects of Sino-Americ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Peter Koehn and Joseph Y.S. Cheng (eds.): The Outlook for U.S.-China Securit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Relations Following the 1997-1998 Summit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127-138.
媒体评论
刘永涛:“种族歧视:一个主义,多重面具”,《环球》,2020年第25期🫴。
刘永涛🏋🏽♀️:“谁在支持特朗普?”《人民周刊》🎮,2020年第14期🖱。
刘永涛:“‘火药桶’里的美国族群政治”🙍🏿♀️,《环球》,2020年第12期🔊。
刘永涛🙅🏼:“美国步入世界第一时遭遇重重挑战”👆,《北京日报》,2016年9月16日。
刘永涛:“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安全命运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3日。
刘永涛:“战争将摧毁外交努力的希望”,《文汇报》🥎,2011年11月7日。
刘永涛:“美国在利比亚陷入角色困境”🗳,《文汇报》,2011年3月28日。
刘永涛🪕:“新保守主义或重返美外交”,《文汇报》,2010年11月4日。
刘永涛🔞🚣♀️:“经济萧条陷民主党于不利”🐮,《文汇报》𓀎,2010年11月1日。
刘永涛👰🏽♂️:“美国近期中东部署调动:耐人寻味的撤军”🌚🧖,《文汇报》,2010年8月5日🧑🏻🚀。
刘永涛:“解读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多变的语言🍛👂🏽,不变的战略”,《文汇报》,2010年6月4日。
刘永涛💩:“‘奥巴马主义’雏形:实用主义至上”🧋🧔🏻♂️,《文汇报》,2009年12月30日。
刘永涛👮🏼♂️:“美国需直面朝鲜安全诉求”,《文汇报》🕵🏿,2009年12月8日💅🏻。
刘永涛🟤:“美国难提新减排指标” 《文汇报》👩🏻🎤♡,2009年12月7日。
刘永涛😜:“东方智慧能否‘和谐’中美关系”,《文汇报》,2009年11月17日🥷🏿。
刘永涛:“美考虑破禁售日F-22战机”,《文汇报》,2009年9月21日✋🏽。
刘永涛:“建立一种对话和法制的国际社会”👨🎨🥄,《世界知识》,2003年第22期。
刘永涛:“放弃‘美国价值’的美国”🧠,《环球时报》,2002年12月19日👨👩👦。
刘永涛:“美国与北约分歧扩大”,《环球时报》👋🏿,2002年11月14日。
刘永涛:“‘倒萨’前的美国权力较量”🙇♀️,《环球时报》🌗,2002年10月31日。
刘永涛:“析美国为何对伊拉克动武”,《解放日报》,1998年12月18日𓀜。
刘永涛🙋♀️:“美国政治结构变化影响对华政策制订”,《文汇报》,1998年12月16日。
刘永涛👼🏿:“克林顿保得住位子吗?”《解放日报》,1998年10月10日🪟。
刘永涛:“美国国会管外交”🛞,《解放日报》🧑🏻🎨🤳,1996年6月22日。